【非常醫生】九巴後人雷兆輝醫生:出身富家有責任扶助弱勢 妙手仁心義助基層腎病人20年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21/04/14 13:08

最後更新: 2021/04/16 11:35

分享:

分享:

身為九巴雷氏家族的後人雷兆輝醫生說,全個家族大約213位成員,暫時只有他及姨甥做醫生。(黃建輝攝)

落筆寫已退休的雷兆輝醫生,真有點難度,因他擁有太多的身份:前醫院管理局及中文大學醫學院員工、香港腎臟基金會主席、國際腎臟基金會聯會主席等,應從何談起呢?

思前想後下,還是決定簡單直接的介紹:雷兆輝醫生於拔萃男書院畢業,秉承母校的精神:To serve and to lead,便是要幫助有需要的人,所以立志做醫生。

雷兆輝行醫的四十多年生涯中,一半時間任香港腎臟基金會主席,更一直服務至今,義助一群與死神擦身而過的末期腎衰竭病人,讓他們可以重新過正常生活。雷醫生無私的奉獻,絕對是一位仁醫。

雷兆輝醫生在英國的大學讀醫科,於1977年畢業。(被訪者提供)

出身名門(九巴創辦人之一雷亮的後人)的雷兆輝醫生,直言自己並非商業人,從沒有想過從商,反而自小就有一顆俠義的助人之心。「我覺得自己的出身較其他人幸運,機會亦較多,所以有責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以及弱勢社群,做醫生便可以達成我的願望。」

於拔萃中學就讀,雷醫生於1968年到英國讀中學及大學醫科,1977年畢業後,在當地醫院工作11年,於1988年返回香港,先任職中大醫學院內科部講師,其後曾任威爾斯親王醫院腎科顧問醫生及內科部主管、新界東醫院聯網的資訊科技和風險管理及質素保證服務總監、以及醫院管理局質素及安全顧問醫生。

雷兆輝醫生在公立醫院工作期間及退休後,均有不少私人醫院及機構邀請加盟,但卻被他一一拒絕,因雷醫生說留在公營醫院內,可以服務更多人,令更多病人受惠。(黃建輝攝)

18年前調查醫護染沙士原因

2003年沙士,雷醫生當時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,當疫症爆發之初,更臨危受命負責了解威院醫護相繼感染沙士的原因。「我永不會忘記3月11日,因那天我在醫院當值,該晚想跟同事出外食晚飯之際,忽然被同事截停,因醫院有多位醫護人員身體不適,我便立即返病房看X光片,我發現很多同事的肺都花了,情況很不尋常,於是便尋找原因。」

其後發現是受一位住在8A病房的病人感染,即沙士的首位病患者。「當年一間病房住很多病人,很易把病毒傳開。當時與同事察覺病房的空氣流動是一大問題,抽氣扇出風位竟設在中央護士處,這也是引致有不少醫護人員染病的原因之一。」

於是雷醫生便開始與同事推出一些應變對策,包括怎樣保護醫護人員,如穿保護衣及帶N95口罩。「坦白講,我讀醫時都未見過N95口罩,更不知如何使用。當時做醫生的總覺得穿住件醫生袍,便會百毒不侵的,但沙士後我們開始學懂保護自己。」

後來,雷醫生發現有些病房助理陸續受感染,原來是大小便有機會傳染,於是教大家如廁後要蓋廁所板。「其實香港有了18年前處理沙士的經驗,所以今次新冠肺炎下,醫護的感染率很低,預防做得很好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香港政府可以做得更好

今次面對新疫情,雖然雷醫生已經退休,但仍不時向醫護界提供專業意見。「其實比起外國,香港今次的抗疫是做得不錯,但當然可以做得更好。」

雷醫生提議大家可以使用一種快速測試,很快便知道結果。「其實自己可以在家中撩鼻樣本,大約20分鐘便有結果,有事便即時自我隔離及通知衞生署,相比起現在要在中心或醫院的測試更快。以我所知,英國會為全民提供在家測試套裝。」

雷醫生更分享一個「貼身」的例子。「早前出現健身室群組,我世侄女的健身教練是群組的密切接觸者,隨後她覺得發燒及頭痛,怕自己中招,及感染了自己年邁的父母,我給她一盒快速測試盒,她自行測試後是陰性,個心即時定了,隨後在檢疫中心測試,同樣是陰性,其實快速測試的好處是快,準繩率亦甚高。」

醫生與腎病病人感情細水長流

雷兆輝醫生是一位著名的香港腎臟科醫生,原來當初他選腎科,是跟一個「情」字有關。「其實做醫生是要走一條很漫長的路,要實習又要考試,真的很辛苦。當年我在英國做醫生,起初兩至三年,醫生可以到不同科工作,從中了解自己的真正興趣。」

雷兆輝醫生在2012年退休,同事及病人組織在船上為他舉辦告別宴,除了大家共聚一堂外,還為病人互助組織聯盟籌款,十分有意義。(被訪者提供)

當時他接觸腎科時,覺得這科很另類,醫生跟病人有着很微妙的關係。「若果不幸患有腎病,病人是需要醫生一生一世的,直至死去,故此腎科醫生跟病人的感情是細水長流的。」

雷醫生的最長「年資」病人,他說很多都長達二十、三十年。「有些病人我是睇住他們長大,見證拍拖,然後結婚,再做爸爸或媽媽,像跟他們一起成長。」

不過雷醫生直言有時面對一些腎衰竭的病人,心情也會很難過。「每次當告知病人要做腎臟透析時,他們的反應都是一臉恐懼、擔憂及失望,病人還會問:『我還可以生存嗎?』其實這個病對他們來說,是一個很大的挑戰,心理、精神及經濟上都會有負擔。所以做腎科醫生除了治病外,還要醫病人及家屬的心。」

談到眾多病人中,令雷醫生最深刻是一位媽媽病友。「當時有位來自內地、三十幾歲的媽媽患有腎衰竭,她有一個兩歲的小朋友,但老公又患有癌病,生活原本已足襟見肘,現在處境更嚴峻。我安撫這位媽媽不用擔心,香港不會出現無錢無得醫的情況,令她安心接受治療。但後來她的老公過身,她連殮葬費也沒有,於是我們一班醫護人員便夾錢給她,讓她為丈夫辦喪事。」

他又曾遇過一個腎衰竭的伯伯,堅拒洗腎,原因更讓他很痛心。「伯伯不願意洗,因為不想花光兒子的積蓄,因如醫他的話,孫仔就沒有錢了,所以寧可犧牲自己,我聽到後很傷心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加入香港腎臟基金會

看見種種不幸的事,雷醫生便在1989年加入香港腎臟基金會,更於2001年起便擔任主席至今,已足足20年。該會宗旨是為腎病患者提供適切的治療及支援、教育市民認識腎臟疾病,以及推動器官捐贈活動等。「由於末期腎病患者必須進行透析,對患者及家庭構成重大負擔,我們會為病人提供財政支持,所以我要經常周圍籌款,我時常笑自己的工作是到處邀請他人做善事。」

兩年前,雷醫生就引入「共融互助計劃」。「有些病人有一點經濟能力,我們未必會免費借出洗肚機,會讓他們自行租機,只需付上兩年錢後,隨後便可以免費用,當病人用完後可以交還給基金會,我們可租給另一位病友。而之前病人的供款,可以買更多的機,這樣便可以自己幫自己,不用經常攤大手板叫人家捐錢。」

雷醫生還修讀哈佛醫學院舉辦的健康烹飪班,希望設計一些適合腎病病人的健康菜式。「我想做醫生廚師,為他們煮飯仔及製作食譜,我要話俾病人知,雖然有腎病是要戒口,但都可以吃到美味的菜式。」最近雷醫生更接任國際腎臟基金會聯會主席,在全球推廣腎臟健康及治療。

兆輝醫生退休前工作十分忙碌,經常陪伴不到兩個兒子,現在退休後有時間照顧13個月大的孫女,弄孫為樂。(被訪者提供)

退休後仍忙個不停

2012年,60歲的雷兆輝醫生離開醫管局退休,但他說自己性格是坐不停,故此退休後除了繼續服務香港腎臟基金會外,亦曾任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臨床專業顧問。現時他是該學院兼任教授,亦是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兼任教授。

雷醫生憑著過往的健康護理風險、質量和患者關係的工作經驗,更設計培訓醫護人員的課程,如何避免及處理病人的投訴。「課程涉及談判及調解,這是很專業的技巧。其實在醫護及病人關係上,最重要是互相理解,尋找雙贏的方案——簡單8個字可解釋:『有傾有講,有商有量』,事情便自然解決得到。」

雷醫生說不少上這課程的醫護人員,都覺得十分受用。「有個女同事同我講,調解技巧不只用於醫護人員及病人的關係上,還可以用在自己家庭上,更曾用這方法來『招呼』家人,更說十分有效。」

記者:招美寶